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改为陈述句是什么?

心既然到了,眼和口也会到。

出自:《古人谈读书》朱熹〔宋代〕

原文:余尝谓读书有三到,谓心到、眼到、口到。心不在此,则眼不看仔细,心眼既不专一,却只漫浪诵读,决不能记,记亦不能久也。三到之中,心到最急。心既到矣,眼口岂不到乎?

翻译:我曾经说:读书讲究“三到”,即读书时要专心,要认真看,要诵读。心思不在书本上,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;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,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,那么一定不会记住,就算记住了,也记不长久。这三到中,心到最重要。若心神集中了,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?

作品出处及作者简介

作品:

《古人谈读书》是三则关于古人读书的言论总编,本文是从《训学斋规》文献中总结出来的古人读书的方法。

作者:

朱熹(1130年10月18日—1200年4月23日),世称朱文公。祖籍徽州府婺源县(今江西省婺源),出生于南剑州尤溪(今属福建省尤溪县)。宋朝著名的理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,闽学派的代表人物,儒学集大成者,世尊称为朱子。

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,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,受儒教祭祀。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、明、清三朝影响很大,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,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。



~

  • 心既到矣的下一句是什么
    心既到矣的下一句:眼口岂不到乎。诗词名称:《读书要三到》。本名:朱熹。别称:朱子、文公、紫阳先生、考亭先生、沧州病叟、云谷老人。字号:字元晦,一字仲晦号晦庵。所处时代:宋代。民族族群:汉族。出生地:南剑州尤溪(今属福建三明市)。出生时间:1130年10月18日。去世时间:1200年4月23...

  • 心既到矣,眼口岂不到乎?这句话的朗读停顿是怎么的?
    停顿为:心\/既到矣,眼\/口\/岂不到\/乎?出自《读书有三到》,原文如下:“余尝谓,读书有三到,谓心到、眼到、口到。心不在此,则眼不看仔细,心眼既不专一,却只漫浪诵读,决不能记,记亦不能久也。三到之中,心到最急。心既到矣,眼口岂不到乎?”译文:我曾经说过:“读书有三到,...

  • 心既到矣,眼囗岂不到乎,这是一个什么句他是南宋的哲学家,什么,什么...
    “心既到矣,眼口岂不到乎?”出自南宋朱熹《读书要三到》。这是一个反问句,意思是(读书的时候)心既然已经到了,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。朱熹,字元晦,号晦庵。宋代著名的理学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、哲学家。

  • 心到、眼到、口到的意思是什么?
    1、意思:我曾经说过,读书有三到,说的是心到、眼到、口到。2、出处:出自朱熹的《训学斋规》3、原文:原文:“余尝谓,读书有三到,谓心到、眼到、口到。心不在此,则眼不看仔细,心眼既不专一,却只漫浪诵读,决不能记,记亦不能久也。三到之中,心到最急。心既到矣,眼口岂不到...

  • 心到,眼到,口到出自哪里
    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。《论语》余尝谓读书有三到,谓心到、眼到、口到。心不在此,则眼不看仔细,心眼既不专一,却只漫浪诵读,决不能记,记亦不能久也。三到之中,心到最急。心既到矣,眼口岂不到乎?(来自朱熹)...

  • 眼到口到心到的上句和下句分别是什么?
    读书有三到,谓心到,眼到,口到。心不在此,则眼看不仔细,心眼既不专一,却只漫浪诵读,决不能记,久也不能久也。三到之中,心到最急,心既到矣,眼口岂不到乎?——朱熹《训学斋规》<读书三则》【原文】大抵观书先须熟读,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。继以精思,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,...

  • 心到,眼到,口到下一句是什么?
    出自出自宋代朱熹《读书要三到》:“余尝谓读书有三到,谓心到、眼到、口到。心不在此,则眼不看仔细;心眼既不专一,却只漫浪诵读,决不能记,记亦不能久也。三到之中,心到最急。心既到矣,眼口岂不到乎?”《古人谈读书》的原文 论语 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...

  • 古人读书方法文言文和翻译
    心既到矣,眼口岂不到乎? 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,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。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,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,然后可以有所心得。至于那些对于文章意思有疑惑的,大家的言论纷乱错杂的,就也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,不要匆忙急促地在当中取舍。先把其中的一篇自己单独列为一说,顺着...

  • 心到,眼到,口到,下一句是什么?
    余尝谓:读书有三到,谓心到,眼到,口到。心不在此,则眼不看仔细,心眼既不专一,却只漫浪诵读,决不能记,记亦不能久也。三到之中,心到最急。心既到矣,眼口岂不到乎?古文的翻译是:我曾经说过,读书有三到,就是心到、眼到、口到。心不在读书上,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,心和眼睛...

  • 《古人谈读书(一)》停顿划分是怎么样的?
    敏而\/好学,不耻\/下问。知之\/为知之,不知\/为不知,是知也。默而\/识之,学而\/不厌,诲人\/不倦。余\/尝谓\/读书\/有三到,谓\/心到、眼到、口到。心不在此,则\/眼不看仔细,心眼\/既不专一,却只\/漫浪诵读,决不能记,记\/亦不能久也。三到之中,心到最急。心既到矣,眼口\/岂不到乎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