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国"字是平调还是仄调?

国是平调
古代汉语声调分平、上、去、入四声。「平」指四声中的平声,包括阴平、阳平二声;「仄」指四声中的仄声,包括上、去、入三声。按传统的说法,平声是平调,上声是升调,去声是降调,入声是短调,明朝释真空的【玉钥匙歌诀】曰:

「平声平道莫低昂,

上声高呼猛烈强,

去声分明哀远道,

入声短促急收藏。」

简单来说,区别平仄要诀是"不平就是仄"。

现代汉语

在现代汉语四声中,分为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及去声。

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,即所谓第一声、第二声。

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份变为去声,一部份仍是上声。上声是现代汉语并音的第三声。

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,即第四声。

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;变为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及去声里去了。

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如下:

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

第一声 第二声 第三声 第四声

是平调
要区别平仄,先要懂得四声。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。所谓声调,指语音的高低、升降、长短。
古代汉语声调分平、上、去、入四声。「平」指四声中的平声,包括阴平、阳平二声;「仄」指四声中的仄声,包括上、去、入三声。按传统的说法,平声是平调,上声是升调,去声是降调,入声是短调,明朝释真空的【玉钥匙歌诀】曰:
「平声平道莫低昂,
上声高呼猛烈强,
去声分明哀远道,
入声短促急收藏。」
简单来说,区别平仄要诀是"不平就是仄"。
现代汉语
在现代汉语四声中,分为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及去声。
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,即所谓第一声、第二声。
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份变为去声,一部份仍是上声。上声是现代汉语并音的第三声。
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,即第四声。
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;变为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及去声里去了。
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如下:
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
第一声 第二声 第三声 第四声
例如:
妈 麻 马 骂
(阴平) (阳平) (上声) (去声)
简单说,在现代汉语四声中,第一声、第二声是平声;第三声、第四声是仄声.
另:
作诗或对对子时,对平仄有宽严之分,宽则以解剖好的最小单元的几个字联为单位,从第一字开始的三、五、七……位置上的字可以和上联的相应位置的字平仄未必相反;而严则必须上联该字是平下联必得为仄,反之亦然。未注明的你可以自行判断。
你所见的“国”字做仄声用是属于“宽”。

这个字过去是“入声”,为“仄”

关于“入声”,参见 http://zhidao.baidu.com/question/22020020.html


1984年中央电视台第二届全国迎春征联一等奖

愿得此身长报国
每逢佳节倍思亲

“得”、“国”、“节”三字均为古代入声(仄声)字

是平

普通话 1 2 声是平
3 4 声是仄

入声属于平还是仄~

入声属于仄。
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,到了元代时,平声分化为阴平和阳平,就是现在的一声和二声,上声有一部分字归并到去声里,剩下的是现在的三声,去声和由上声归并的一些字是现在的四声,古代的入声在元代时分化到了阴平、阳平、上声、去声四个声调当中。
所以现代汉语北方方言没有入声。现在“普通话”即标准现代汉语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,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,所以普通话没有入声这个声调。
古入声字,有的方言今仍读入声如福建、广东、上海、江苏、南京、太原、张家口等;有的方言这类古入声字,今不读入声,分别归到其他声调里去了。古入声字,郑州今大部分归阴平,少部分归阳平,重庆今归阳平,普通话分别归入今阴平、阳平、上声、去声四个声调。
为便于查检,本表入声字按普通话的阴平、阳平、上声、去声的次序排列。同声调的字按声母的次序排列。有些字加小注,如发~生,“~”符号,表示省略。

扩展资料
一些工具书,往往注明某字在中古所属的韵部。这就为提供了查阅的便利。例如旧版《辞海》就是这么做的,可以利用。
前文所说的《诗韵》、《佩文韵府》以及今人所编的《诗韵新编》等书,是按平水韵来分部的,使用起来,自然比较方便。但是,多数工具书(如《辞源》、《汉语大词典》、《汉语大字典》等书)都使用《广韵》的206韵。
这就需要必须记熟《广韵》中的34个入声韵的韵目。如果能够熟悉它们在平水韵中的归并情况,当然就更好。
《广韵》中的34个入声韵的韵目如下:
屋、沃、烛、觉、质、术、栉、物、迄、月、曷、末、黠、鎋(辖之繁体字)、屑、薛、药、铎、陌、麦、昔、锡、职、德、缉、合、盍、叶、帖、洽、狎、业、乏。
例如“学”字,查看《辞源》,注为“觉”韵,则知“学”当入声字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入声

上声舒徐和缓,其音低,可凄楚。去声激万清远,可绝决。相配用之方能抑扬有致。其实明白这个道理就可以了,知道用韵的方法,其次就是自己对谋篇布局的习惯了